一、《規劃》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當前,數據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大數據產業作為以數據生成、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關鍵支撐,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引擎。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機遇期,世界各國紛紛出臺大數據戰略,開啟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新賽道,聚力數據要素多重價值挖掘,搶占大數據產業發展制高點。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數據產業發展,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大數據和數字經濟相關戰略部署、發展大數據產業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委建立大數據促進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不斷完善政策體系,聚力打造大數據產品和服務體系,積極推進各領域大數據融合應用,培育發展大數據產業集聚高地。
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國大數據產業快速崛起,逐步發展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產業,數據資源“家底”更加殷實,數據采集、傳輸、存儲基礎能力顯著提升,大數據產品和服務廣泛普及,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揮了“急先鋒”和“主力軍”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圍繞“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做出了培育壯大大數據等新興數字產業的明確部署。為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凝聚各方共識,敏銳抓住數字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更好地推進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特制定出臺《“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作為未來五年大數據產業發展工作的行動綱領。
二、《規劃》的總體考慮是什么?
《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統籌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統籌全面規劃和重點部署,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充分激發數據要素價值潛能,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構建穩定高效產業鏈,統籌發展和安全,培育自主可控和開放合作的產業生態,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為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數據是新時代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大數據產業提供全鏈條大數據技術、工具和平臺,深度參與數據要素“采、存、算、管、用”全生命周期活動,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關鍵支撐。《規劃》堅持數據要素觀,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為導向,推動數據要素價值的衡量、交換和分配,加快大數據容量大、類型多、速度快、精度準、價值高等特性優勢轉化,支撐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激發產業鏈各環節潛能,以價值鏈引領產業鏈、創新鏈,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做強做優做大產業。產業基礎是產業形成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產業鏈是產業發展的根本和關鍵,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不僅是“十四五”時期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規劃》堅持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并重,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的目標,堅持標準先行,突破核心技術,適度超前統籌建設通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筑牢產業發展根基。圍繞產業鏈現代化的目標,聚焦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在數據生成、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安全、應用各環節協同發力、體系推進,打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
三、《規劃》主要內容和重點有哪些?
《規劃》在延續“十三五”規劃關于大數據產業定義和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數據要素價值。《規劃》總體分為5章,具體內容可以概括為“3個6”,即6項重點任務、6個專項行動、6項保障措施。
其中,6項重點任務包括:一是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圍繞數據要素價值的衡量、交換和分配全過程,著力構建數據價值體系、健全要素市場規則、提升數據要素配置作用,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二是發揮大數據特性優勢。圍繞數據全生命周期關鍵環節,加快數據“大體量”匯聚,強化數據“多樣化”處理,推動數據“時效性”流動,加強數據“高質量”治理,促進數據“高價值”轉化,將大數據特性優勢轉化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激發產業鏈各環節潛能。三是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適度超前部署通信、算力、融合等新型基礎設施,提升技術攻關和市場培育能力,發揮標準引領作用,筑牢產業發展根基。四是構建穩定高效產業鏈。圍繞產業鏈各環節,加強數據全生命周期產品研發,創新服務模式和業態,深化大數據在工業領域應用,推動大數據與各行業深度融合,促進產品鏈、服務鏈、價值鏈協同發展,不斷提升產業供給能力和行業賦能效應。五是打造繁榮有序產業生態。發揮龍頭企業引領支撐、中小企業創新發源地作用,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提升協同研發、成果轉化、評測咨詢、供需對接、創業孵化、人才培訓等大數據公共服務水平,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打造資源、主體和區域相協同的產業生態。六是筑牢數據安全保障防線。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加大對重要數據、跨境數據安全的保護力度,提升數據安全風險防范和處置能力,做大做強數據安全產業,加強數據安全產品研發應用。
關于《規劃》的主要亮點,可以歸納為“三新”:一是順應新形勢。“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由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大踏步邁進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數據上升為新的生產要素,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成為重要命題,貫穿《規劃》始終。
四、《規劃》在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方面有哪些舉措?
數據是新時代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這已成為全球共識。我國高度重視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和《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對完善數據要素產權性質、建立數據資源產權相關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培育數據交易平臺和市場主體等作出戰略部署。廣東、江蘇等地就數據要素市場培育開展積極探索,深圳、天津、貴州等地在數據立法、確權、交易等方面已經取得了有益進展。
大數據產業作為以數據生成、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全鏈條技術、工具和平臺,孕育數據要素市場主體,深度參與數據要素全生命周期活動,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關鍵支撐,是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的重要內容。推進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既對提升大數據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帶來更廣闊、更豐富的價值空間。
二是健全要素市場規則,發展數據資產評估、交易撮合等市場運營體系,鼓勵企業參與數據交易平臺建設,創新數據交易模式,建立健全風險防范處置、應急配置等機制。
五、《規劃》提出“發揮大數據特性優勢”,是出于什么考慮?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相關部門,共同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市場規模快速攀升,產業基礎實力增強,產業鏈初步形成,生態體系持續優化,應用價值鏈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但同時,大數據產業仍存在數據壁壘突出、碎片化問題嚴重等瓶頸約束,全社會大數據思維仍未形成,大數據容量大、類型多、速度快、精度準、價值高的“5V”特性未能得到充分釋放。
為更好引導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需要從根本上遵循大數據的自然特性和發展規律,鼓勵研發釋放“5V”特性的技術工具,探索符合“5V”特性的模式路徑,破解制約“5V”特性發揮的堵點難點,以產業高水平供給實現數據高價值轉化。經過研究論證,推動大數據“5V”特性發揮需與產業發展的匯聚、處理、流動、治理與應用等核心環節緊密結合,多維度提升適應“5V”特性的發展水平和能力。
比如,對于“大體量”數據增長速度要適度超前部署數據采集匯聚的基礎設施,對于“多樣化”數據處理需要大數據技術和應用不斷創新,對于保護數據“時效性”價值需暢通數據高速流動、實時共享的渠道,對于保障數據“高質量”可用好用的需提升數據管理能力,對于促進數據“高價值”轉化要注重引導數據驅動的新應用新模式發展等。
六、《規劃》在構建穩定高效的大數據產業鏈方面有哪些舉措?
國際格局的深刻調整給我國大數據產業鏈穩定發展帶來了不確定風險,但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機遇。必須站在國家戰略安全的高度,做大做強優勢領域,聚焦薄弱環節補足短板,防范和化解可能面臨的挑戰,保障大數據產業鏈安全穩定高效。
“十三五”時期,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努力,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圍繞“數據資源、基礎硬件、通用軟件、行業應用、安全保障”的大數據產品和服務體系初步形成,覆蓋數據生成、存儲、加工、分析、服務全周期的產業鏈初步建立,大數據應用廣泛滲透到千行百業并已有眾多成功案例,大數據產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中新的增長點。但發展過程中也顯現出了諸多不足,如在大數據分析、治理、安全等環節關鍵環節仍然缺乏可用、可信、可管的大數據產品和服務,預測性、指導性深層次應用缺乏,無法滿足各級政府、社會組織和廣大民眾更高層次的需求。
《規劃》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圍繞破解關鍵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應用層次不深、安全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推動產業鏈做優做強,重點部署了以下內容:一是打造高端產品鏈,建立大數據產品圖譜,提升全鏈條大數據產品質量和水平。
二是創新優質服務鏈,加快數據服務向專業化、工程化、平臺化發展,創新大數據服務模式和業態,發展第三方大數據服務產業,培育優質大數據服務供應商。
三是優化工業價值鏈,培育專業化場景化大數據解決方案,構建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培育數據驅動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新模式新業態。四是延伸行業價值鏈,加快建設行業大數據平臺,打造成熟行業應用場景,推動大數據與各行業各領域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大數據的乘數效應和倍增作用。
七、下一步,如何推動《規劃》落實?
(一)組織宣貫培訓。面向地方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事業單位、大數據企業和行業應用企業等,詳細解讀和宣貫《規劃》內容。
(二)建立推進機制。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以及業內外資深專家等組建推進工作機制,與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做好對接,建立縱向聯動、橫向協同的推進工作機制,確保重點任務落實,及時溝通信息、交流經驗。
(三)任務分解落實。抓緊制定形成可落地、可執行的重點任務分工表,落實推進責任。鼓勵和指導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結合區域特點,提出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政策措施。